上海一线抗疫医生:因封控去世的患者可能比病毒致死的更多,已是医生共识
“抗疫就像坐公交,‘共存’是终点,是时候研究何时下车了。”
【编者按】从长远看,最终必然共存。可能是一年之后,也可能是十年之后。“清零”在短期也不失为一个方案,但由于最终必然共存,所以会存在一个问题,怎样从清零过渡到共存,什么时候过渡。
几近全面“封城”的上海,疫情尚未出现被遏制的势头。因为疫情封控造成误诊误治而亡的人数不断增加,东海养老院暴发院内感染的情况仍在发酵。据端传媒从不同信源处了解到,上海此番疫情涉及多家医院内感染,且存在延报和瞒报的情况。这让上海在面对此次Omicron疫情时腹背受敌,此前积累的“精准防控”美誉消耗殆尽。
荒诞的是,很多医院在院内疫情仍需严密监控的同时,还要举全院人力支援本区抗疫,医院日常诊疗完全停摆。病人被困家中,医生却在医院之外,忙于核酸采样、隔离点监测、方舱治疗。其中,核酸检测对医院人力侵蚀和日常安排的冲击最为严重。但所有人只能死扛。
纵观整个中国,Omicron疫情仍然高位增长,接连爆发的失控形势未有改观。截至2022年4月1日,中国新增COVID-19确诊病例近1万人,其中7000多人为无症状感染者。吉林省和上海市仍是主要新发确诊病例的两大来源地。此外,多个省份仍然有病例增长或留存。“动态清零”愈发艰难。
近日,上海浦东一位一线抗疫医生接受了端传媒采访,讲述了上海疫情如何失控至此,以及“动态清零”措施实施至今的代价。
“抗疫就像坐公交,‘共存’是终点,是时候研究何时下车了。”
【编者按】从长远看,最终必然共存。可能是一年之后,也可能是十年之后。“清零”在短期也不失为一个方案,但由于最终必然共存,所以会存在一个问题,怎样从清零过渡到共存,什么时候过渡。
几近全面“封城”的上海,疫情尚未出现被遏制的势头。因为疫情封控造成误诊误治而亡的人数不断增加,东海养老院暴发院内感染的情况仍在发酵。据端传媒从不同信源处了解到,上海此番疫情涉及多家医院内感染,且存在延报和瞒报的情况。这让上海在面对此次Omicron疫情时腹背受敌,此前积累的“精准防控”美誉消耗殆尽。
荒诞的是,很多医院在院内疫情仍需严密监控的同时,还要举全院人力支援本区抗疫,医院日常诊疗完全停摆。病人被困家中,医生却在医院之外,忙于核酸采样、隔离点监测、方舱治疗。其中,核酸检测对医院人力侵蚀和日常安排的冲击最为严重。但所有人只能死扛。
纵观整个中国,Omicron疫情仍然高位增长,接连爆发的失控形势未有改观。截至2022年4月1日,中国新增COVID-19确诊病例近1万人,其中7000多人为无症状感染者。吉林省和上海市仍是主要新发确诊病例的两大来源地。此外,多个省份仍然有病例增长或留存。“动态清零”愈发艰难。
近日,上海浦东一位一线抗疫医生接受了端传媒采访,讲述了上海疫情如何失控至此,以及“动态清零”措施实施至今的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