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抗疫的一些看法,版友们看看

发信人: fallingleave (大漠客栈), 信区: NewExpress
标 题: 关于抗疫的一些看法,版友们看看
发信站: 水木社区 (Wed May 11 19:44:14 2022), 站内

地老一个,疫情话题时刻缠绕。事实和数据也没有掌握那么多,只能从有限的信息,进行逻辑分析推理,得到一个方向性的结论。即,应主动作为,非被动封堵。

1、致死率。是否动态清零,取决于病毒致死率。致死率还跟及时医疗救治有关,这是思考的前提。上海这一波,60万阳性,6万1确诊,567死亡,万分之9,很低了,世卫组织的全球数据也能查得到,都在降低。当然有人说因为轻症都拉到方舱治疗了,才没有转重症和死亡,想想99.9%的轻症都能自愈,还需要治疗才能不转重症吗?在传染到60万阳性的那一刻不再传染,做出同样的医疗努力,就是560死的,而且基本上都是基础病。放开和封城,就是这个比例。2021年年上海死亡数字14万,平均每天380,一半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。这些染上阳性死的有基础病的老年人,不染上基本也是这个结果,他们就算得一个普通感冒,也许都要进ICU,不能都算在新冠上。结果就是自残了几年,这些老人还是保护不了,不是白折腾,光表演了?

2、代价之大。生命,经济,各方面的深远影响。这种抗疫模式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核酸,而且疫情的突发,封控的无序和执行的严格将导致我们经济的极其不稳定,人才不会来,资本不会来,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,持续不是一年两年,但想要恢复就更难了。因经济造成的代价和社会各方面的深远影响,包括更多的生命(包括为此过劳死的,疫苗副作用的,看病和处置不及时耽误死的,活动量不足心里压抑健康程度下降减寿的,还有经济下滑医疗保健营养水平本该没病生病的本该治好没治好的)。执行层面造成的影响,封医院(封医院就是先死人),封物流,基本的生命通道都难以保障,不科学的,不合理的,甚至突破法律和人性底线的事屡发,有些人对zf的信任瞬间瓦解。教育塌方,学生失去最佳培养时间,人员无法正常流动,人们不上班,不创造财富,却一直在消耗,生活陷入困境。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平均寿命。咱们还经得起几次上海这样的封城?北京现在相当于封一半。现在的政策是绑架和牺牲一部分人以及国家的经济, 去保全少部分本有基础病的老人,代价太大。

3、能否防住?病毒挡也挡不住,防也防不住,清零只是个美好愿望,动态清零的结果,只能是一直在动态,却永远清不了零。三年以来此起彼伏,德尔塔是这样,奥密克戎更防不住,看上海北京。传播力太厉害,而且还没搞清传播机理。更别说频繁聚集核酸检测本身就不科学;就算一时清零,西方一个包裹又过来了。目前平均动态封控1亿人口,看看瑞丽,吉林,长春,各种小县城,一例就封,经济停摆,居家严控。一直这样下去吗?

4、要面对这个事实,这是个自然病毒,大部分人能自然免疫。把这个代价,花在改善医疗和养老,建医院,建ICU,培养医护力量,集中力量看护治疗老人,大量医生也不要再派去做核酸了,治病救人。同时缓解长期以来的就医难,看病难,对于其他很严重的病——心脏病,肿瘤,心脑血管,呼吸,一年死650万,艾滋病死2万,也许不比奥密克戎轻——也非常有好处,也为今后的其他传染病做战略储备。一劳永逸。一边抓紧建设,一边逐步放开。放开时实在有担心的到偏一点的地方,哪怕躲一躲,不是很多养老院也偏呀。香港的感染数也不过200万,不也才总人口的2/7,不是所有人都能染上,何况香港人口那么密,户型那么密。多建医疗,把老年人管起来(现在做法反了,全部管起来,老年人就医更困难重重更没保障,慢性等死,一个堂哥来北京做心脏病手术的也迟迟来不了,不得新冠就不是死?这种造成的死亡我相信不会比新冠死的少),老年人要求扫码,天天做核酸,减少老年人感染率;染上了,需要住院了,第一时间收治,减少重症率。有什么可挤兑的。一边GDP世界第二,比大部分国外都强,一边医疗拉胯不敢放开?一边说怕挤兑,一边宁愿自残也不大建医疗,等着被挤兑?天天付出生命和经济巨大代价,只为等待这个病毒消失?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。对于奥秘克戎,不能再固执地构造跟病毒隔离的真空,停止这个代价,用来对付病毒,大部分无症轻症让他自我免疫,小部分重症并发症的保证及时医疗,增强免疫力,强大整个民族的体魄,也许将来还有什么别的病毒,才是科学的自然的做法。就医疗来说,就是你得了病,医疗全力救治,如果死了也能接受,但是你总不能说你为了不得这个病,让其他人都关起来,那我们还要医疗干什么呢?这就是医疗的价值,得大力发展医疗才对呀。

5、牺牲生命和国家的经济及前景,40年改革开放,两代人的努力,来了一个整个西方都接受了的奥密克戎,然后全部停摆,与西方隔离?有必要吗?对付奥密克戎,要主动作为,而不是被动封堵。

--

※ 来源:·水木社区 mysmth.net·[FROM: 221.217.22.*]